土壤污染防治法等生態環境領域多部法律法規的出臺、修訂和實施,使得生態環境領域監管大格局逐步形成。業內認為,隨著下一步“十四五”生態環保規劃的制訂,我國環境保護產業將走出陣痛期,迎來新格局。從長遠來看,污染防治作為三大攻堅戰之一,環保力度不會放松。目前,在國家相關產業政策的引導下,環保行業將會日益規范和成熟,為環保產業做大做強提供機遇。
大監管格局逐步形成
近日,中央環保督察組“回頭看”行動公布了多個督察整改案例。其中,廣東潮汕地區的練江曾經因為非法傾倒垃圾、工業廢水偷排等問題,導致河流污染嚴重。在2018年,練江“流域內所見水體幾乎都色黑如墨”,中央環保督察組表示“垃圾遍地令人震驚”“整改任務嚴重滯后”“管理粗放亂象叢生”。
為治理練江污染,當地痛定思痛,清理違規構建物,加快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等環保基礎設施建設。如今,練江水面開始變得潔凈,過去水上及兩岸密布的垃圾也難覓蹤跡。時隔多年,龍舟和成群的白鷺再現練江。根據12月中旬最新的檢測結果顯示,練江水質為近10年來最佳。
此外,一度水質不斷惡化的馬鞍山市如今也實現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全覆蓋。重慶市縉云山保護區針對190個中央生態環保督察、“綠盾行動”等查出交辦的環境問題,完成整改184個,整改完成率96.8%。
2019年,從1月1日正式實施的土壤污染防治法,到12月23日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擬訂的《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(草案)》。至此,覆蓋大氣、水、土、固廢和安全等多個領域的法律體系陸續完善,生態環境監管大格局逐漸形成。
與此同時,各級生態環境部門在持續打擊環境違法行為的同時,積極推動轉變執法方式,提高執法效能。環境部公布的數據顯示,2019年1至10月,全國環境行政處罰案件12.45萬件,罰款金額92.77億元,案均罰款金額7.45萬元,同比分別回落14.23%、21.57%和8.56%。生態環境部執法局有關負責人表示,這反映出隨著生態環境執法的權威性、嚴肅性進一步樹立,環境違法案件的震懾作用和警示教育功能進一步強化,企業自覺守法意識普遍提高,惡意從事環境違法行為的勢頭得到初步遏制。
時間:
來源:
所屬分類:
常見問題解答:
凈研動態
匯聚時事前沿 · 這里更精彩
行業資訊